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细数你的罪恶罢-73式脱壳穿甲弹的“6宗罪”
来源: 哔哩哔哩      时间:2023-07-10 14:06:23

69式坦克炮/73式反坦克炮所使用的73式脱壳穿甲弹理论上来说还是挺有名的,只不过是“臭名昭著”这种有名。

作为国产的第二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第一种是69式坦克炮的实验型钨芯脱壳穿甲弹),其虽然参考了缴获的3BM4式11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但因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仿制的稀烂。


(资料图)

因为弹托脱离不畅而影响了弹体稳定性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在79年还多次发生了在各种情况下(生产线上、质检时、靶场上等)弹尾断裂的严重质量问题,在经过深入调查后,73钢弹的几大问题也浮出水面。

(结论出自相关论文,因为专业数据看不懂,以下仅进行简述)

1.原材料性能指标中缺少冲击韧性值要求

73式钢弹的原材料指标里没有冲击韧性要求,每发弹的冲击韧性都参差不齐。事故发生后,对同一冶金炉里生产的一批弹体进行检测,好弹体的冲击韧性明显好过断裂弹体。

2.弹体硬度值分布不合理

73式钢弹的弹体各处硬度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弹头应该提高硬度用于穿甲,而弹尾则应该具有一定的韧性以保证不会在变径连接处发生脆性断裂。

73式钢弹错误的热处理导致弹体尾部的应力过大,且此处还是弹体上的方形偏析区(方形钢锭中倒V形宏观偏析在钢坯或钢材横断面上的体现,属于低倍缺陷,不论是结构钢还是工具钢,偏析对钢的性能都是不利的,严重的偏析会导致机械性能恶化),最终导致了弹尾断裂事故的发生。

3.结构设计没有考虑到方形偏析区对连接可靠性的不利影响

73式钢弹在设计时完全没有考虑到方形偏析区对弹体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负面影响,错误的在方形偏析区内设计了弹尾变径结构,最终导致了不良后果。

4.弹尾变径根部过渡角半径太小,造成应力集中

变径的过渡角半径越小应力越集中,对高强度合金钢尤为如此。发生断裂事故的73式钢弹,经过测量其变径处的过渡角半径都≤(指标要求≥),低于设计标准(后来经过研究发现也不是一个合理的数值,1~更好)。

5.方形偏析区截面变径抗辐射能力弱,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腐蚀应力和吸氢,导致结构脆断

73式钢弹的表面处理仅强调满足长期储存(15年左右)的要求,忽视了表面处理过程中的腐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隐患,导致方形偏析区结构脆断屡屡发生。

6.方形偏析区变径结构抗裂纹能力弱

由于方形偏析区对氢脆十分敏感,导致其极易产生裂纹,而弹体其他部分的裂纹则小得多,且不会持续延伸。

以上这6条就是弹尾断裂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虽然73式钢弹是在有缴获的3BM4可以参考的情况下进行的仿研,但因为缺乏经验,很多关键点被忽视,最后仿了个寂寞,这也是那个时代军工人技不如人的无奈。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